约4700字。〈将进酒〉教案
周巷中学:陈意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背诵几句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着相思泪"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写的都跟酒有关。“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喝酒作诗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当时人也称他为“酒圣”。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退。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诗人45岁,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积很深,而那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朗读课文。
(二)具体分析全文的思想情感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1、李白的诗风是豪放的,那么哪些诗句体现了他豪放的风格呢?
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学生齐读)
师:这些诗句,你觉得诗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生:“人生”六句的心情是欢乐的。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用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一饮三百杯”。“岑夫子”句,他本是客人,这儿却反客为主,对着好友高声劝歌,将他的洒脱与狂放表现的淋漓尽致。“五花马”句,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是狂放到了极点。
2、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除了欢乐、狂放,诗中还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呢?
生:悲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愤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