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讲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7 16:54:4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00字。考点五 正确使用熟语 考点五 正确使用熟语.doc——王满仓老师讲义,口诀统领知识,很有自己的特点。
一、考点说明
恢复高考以来,一直就有成语考查题目。1997年之后,语文科《考试说明》把“成语”从“词语”中单列出来进行考查,这样持续了十多年。随着命题人对汉语语汇认识的深入,表述上发生了变化,把包括成语在内的格言、惯用语、俗语、谚语、歇后语都涵盖在内,统称为“熟语”,于是从2004年起,语文科《考试大纲》把以前的表述修改为“正确使用熟语”,也就是现在的考点名称。包括成语在内的熟语是汉语语汇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可以这样说,熟语就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  
二、命题规律与预测
  恢复高考以来,熟语的考查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灵活。估计这就是以后高考语文考查熟语的方向。题型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四选一,每个选项都有加点成语,辨别正或误;另一种还是四选一,只是在选项中的加点成语后或句子后再给一个熟语,判断那个句子中熟语和成语可以互换。显然第二中题型更难一些。无论是哪种题型,都着重于能力立意,功夫不在平时下,只在高考复习时归纳复习,肯定是难以应付的。实际上,熟语的考查同词语一样,功夫在平时,在平时的写作说话当中,在平时的交流与表达当中。希望我们不仅仅下功夫记忆,更重要的是要在写作当中有意识去运用,这才能较好的把握和运用。
三、复习原则与方法
 (一)复习原则
1、联系文言文,语法来帮衬。
成语是文言文的缩微样式,有着大量的文言现象。比如“弱肉强食”的意思就是“弱者变成了强者的食物”,这里面就有“名词动用”的文言现象,类似的还有 “草菅人命”“不毛之地”“五风十雨”“星罗棋布”里面都有;再如“斗折蛇行”的意思是“像北斗星和蛇那样弯弯曲曲地前行”,其中“斗”“蛇”都是“名词直接作状语”,类似的还有“蝇营狗苟”“山呼海啸”“拳打脚踢”。
2、结构审一审,理解可加深。
以成语为主的熟语是汉语语汇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强烈地体现着华夏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其结构多数呈现对称,这就是最大的特点。比如下列熟语: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一言一行  一心一意  一举手一投足  诸恶莫做 诸善奉行
兔死狗烹  天崩地裂  地动山摇  人寿年丰  言必信行必果  成事莫说 覆水难收
说东道西  说长道短  窜上跳下  叠床架屋  敲边鼓作辅助  做老实人 办老实事
3、熟语有文化,艺术是核心。
第二个原则就说了,以成语为主的熟语是汉语语汇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强烈地体现着华夏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熟语不仅仅体现在就够上的对称,而且更多地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它里面负载着历史、地理、风物、哲学、人生、处世、文艺等等,就这一点山来讲,我们说熟语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那时一点也不过分的。因此,在复习熟语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把“正确使用”作为终极目标,更要把熟语的积累作为文化和思想的积累,这样我们才不觉得单调乏味,才会有强烈的兴趣和无穷的动力。例如下列熟语,就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个性和审美趣味: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诸恶莫做,诸善奉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二)复习方法(略)
 与词语的复习方法相同,也要注意意义、色彩、词性、用法。不过,熟语更要注意的是,它的出处和来源,它的艺术手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熟语的意义。
四、熟语知识集成
什么是熟语呢?熟语就是定型化了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无论是成语、格言,还是歇后语、惯用语、谚语、俗语,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是定型化了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也就是结构稳定,不能随便拆分;二是为汉民族所通用,你用我用,大家都用。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熟语的结构与我们在前面学到的“汉语语法知识”里的“短语的结构”“句子的结构”有共同之处,所以我们兹不赘述,希望大家注意!
但是,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熟语的各自特征。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人们口语中短小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当然也有其他形式的。它的特点是多用比喻,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口语色彩浓厚;从结构来看,动宾式的惯用语大都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动词和并与之间插入定语或补语。例如:敲边鼓——敲了一阵儿边鼓,开倒车——开历史的倒车,吃定心丸——吃了一颗定心丸;打掩护——打了一次掩护。
(2)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个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往往是比喻,有时是说出一个事物,这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表达的中心所在,像是谜语的谜底。表达时根据需要,有时说出厚一部分,大多数情况下不用说出来,让对方去猜,故而名之曰“歇后语”。它的特点是活泼生动,贴近生活,富于悬念,耐人寻味,大部分都来组人民群众的创造。根据前后两个部分的联系来看,歇后语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喻意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例如,跳蚤放屁——小气,跳蚤过门槛——伤尻子蹾脸。一类是“谐音歇后语”,后一部分借助谐音或近音来表达意思,达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一语双关”的效果。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打破沙锅——问(纹)到底,孔夫子搬家——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