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80字。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开放新教师汇报课说课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丹
2007年11月5日
一. 大纲与教材分析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因此我选择了汉语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
课文写了罗布泊由昔日非常美丽的湖泊变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一个生态环境蒙受人为破坏的个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好人类家园。因此我在课堂设计上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并向与我们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环保知识拓展,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帮助其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 学生情况分析
1.在知识掌握与能力理解方面,初三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储备和阅读分析能力。 环境保护的话题,我们都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这是大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一个有利的情感体验背景。
2.在生理上,初中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注重赏识教育的作用,适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在心理上,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所以要注重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我们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要多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想象表达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法,指导点拔法,探究式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突破: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欣赏图片,比较罗布泊今昔的面貌,说出自己面对这种天壤之别的变化的感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去探究罗布泊消逝原因的热情,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教学难点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难点突破:这篇文章初懂不难,如果粗枝大叶,以为罗布泊消逝
只是由于“改道”和“四盲”两种直接原因造成,势必会浅尝辄
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所以应引导学生用通读和跳读等多种方法
反复阅读,并予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他们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罗
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这样有利于把握文本主旨,建立可持续发
展观念。
四.教法与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