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个字。
《论语》八则
殷一萍
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宣传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学生将第一次感受作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的经典之处。《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包含着孔子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有许多格言足供后人借鉴。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孔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精辟见解,还要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如文字简短但精练质朴,内容广泛而含义深刻等,更要通过吟诵、欣赏、感悟,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学习方法,学习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这些对学生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
(一)知识积累与疏导:指导学生朗读欣赏,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从积累和理解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二)技能掌握与指导: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欣赏技能。
(三)智能提高与训练:通过朗读、感悟,点评、质疑,合作学习、探索交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文言的能力。
(四)情意修炼与开导:品位语录体散文的质朴与精练,感悟孔子对学生的不倦教诲。
(五)观念确认与引导: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端正学习态度,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从而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
三、 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顺畅朗读有一定困难,理解文言词语有障碍,对文言虚词“而”的几种用法理解较难。
四、 学习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名言、格言或谚语,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其学以“仁”为核心,在认识论和思想教育方面承认“生而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但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注重“学”与“思”的结合,主张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他在对于如何学习方面,有着精辟而独特的见解。他就是孔子。《论语》八则中所讲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如能牢记在心,你定会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