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5 12:17: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50字。
《短文两篇》
指导思想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目标
1.揣摩作者借一只蝉、一枚贝壳领悟且阐释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择取积极求实的人生态度和敬业求新的精神.
2.联系语境和结合托物释理散文的特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3.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4.熟读课文,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2.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蝉》
一.导语: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昆虫得到了许多诗人的眷顾,它多被赋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被称为北宋第一贫平民词人柳永也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之句.为什么小小的蝉会吸引如此多的文人墨客的关注,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想学完本课大家就会明白这个问题了.
二.字词积累
零落  断续  收敛(liǎn)  宽恕(shù)  颤动(chàn)
三.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四.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蝉,作者在文章开篇对于蝉的感情是厌烦的.烦
第二段: 作者无意间拾得病蝉,不禁惊讶小小的生命竟会发出响彻整个夏天的声音.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