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40个字。
立骨架 明脉络 魅形体
——2008年中考作文结构训练
重庆市巴川中学 李永红
历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的老师发现,在繁忙的中考阅卷现场,在疲惫不堪的阅卷老师手下,短小灵活、结构明晰的考场作文生命力是最强的,最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而获取高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短小灵活、结构明晰的考场作文因其明显的外显结构特征(即文章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明显特征)最易被阅卷老师欣赏。但同学们对此认识模糊,写作时普遍不够重视文章的结构布局。曾有作文教学专家对学生做过“你在写作文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作文的立意,作文的语言,作文的结构中哪一项”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对作文的立意最重视,他们认为一篇文章立意错了或偏了,其他方面再好也获不了高分;而最重视结构的学生不到20%。学生平时写作训练中淡薄的结构意识,必然导致中考作文结构方面的种种问题。
在时间紧迫的中考考场,学生作文的结构布局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可以运用哪些结构方法写作出短小灵活、层次明晰的考场作文?
一、阅卷场报告
结构,也就是文章的布局。它是在作者掌握了材料,明确了主题后,对整个文章的构架作一个整体上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也可以通过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而进行合理的调整。文章的结构包括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层次。
在中考考场上,由于时间紧迫,许多考生常常不做通盘考虑就匆忙动笔,结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结构怎么安排,根本不予考虑,常常在结构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对近三年来中考阅卷场的反馈和中考作文的解析,初中生作文在结构布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横生枝节
文章写作应紧扣中心。可在考场作文时,部分同学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写来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缺少文章中心线索,笔力分散。
比如安徽考生的一篇中考作文《记一次郊游》,以“盼望已久的郊游终于如期进行了”开篇之后,写起床、吃饭、出门,这样的铺垫还算过得去,可接着的内容就让人费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