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6张。有教案,约8500个字。
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
十三 人琴俱亡
执笔:顾小西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教学难点
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大家有没有听过“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丕、曹植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直到做了皇帝(魏王),仍想找机会加害于他。一次,他抓住一个为难曹植的机会,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表情哀戚,步伐沉重,一步一句,应声说出“煮豆持作羹,漉豉(菽)以为汁。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称之为《七步诗》。【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我们今天将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一个反映兄弟之情的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中兄弟间是怎样的感情?
《新编成语词典》这样记载着一个成语故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后用以表示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人琴俱亡》(板书课题、出处)
二、课前热身
1.解题:人和琴都死了。俱:范围副词,全、都。
2.《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它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演变出许多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3.刘义庆:彭城人(今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南朝宋文学家,世袭临川王。
4.听故事,熟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故事中的兄弟俩是谁?是谁的儿子?简介。
——王子猷和王子敬,他们的父亲是晋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简介】他有7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王徽之、王献之兄弟俩。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 由于其书艺超群,历来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或尊称为“小圣”。 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这两兄弟的性格都像他们的父亲一样,追求旷达洒脱,恃才傲物,反对世俗礼节的种种约束。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停顿和感情。
王子猷yóu 病笃dǔ 此已丧矣sàng 语时了不悲liǎo 索舆来奔丧yú bēn sāng
素好琴sùhào 径入jìng 弦既不调tiáo 掷地zhì 恸绝良久tòng 月余亦卒zú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抬头挺胸,声调低沉,语速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