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8 20:42: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00字。“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赵 信 王 杨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其实从古到今我们与自然都是息息相关的,自然是我们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在时时刻刻感染着我们,启迪着我们。我们也在大自然渐渐的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许多文人墨客在大自然中将自己的生命发挥到了极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去解读别样的人生。 
  二、感知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不同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李商隐在《咏柳》中借秋柳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而曾巩在《咏柳》中借春柳讽刺了得势猖狂的小人。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咏物诗也是很受出题者的亲睐,2006全国高考重庆卷选用了《红楼梦》中的两首《咏白海棠》,湖南卷选用了清代张维屏的《新雷》,都是较为典型的咏物诗。 
  三、示例感悟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提示: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提示:托物言志)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提示: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提示:(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 
  四、特点归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