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亭林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6 21:48:3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5600字。亭林中学200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试卷(一)2007.10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3分)
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
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
我头顶的蓝天,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它当然是无声的。一只鸟便可以划破它的宁静。天,把心情蓝得很高,很畅,像天边的经幡,随着风的节奏而摇曳。
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裹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为何蓝得让人生疑。你常常会看到,有人满腹疑惑地盖上相机的镜头,说:“我不相信天能蓝到这种地步”。也有人一下飞机,抬头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嘛这么的蓝呀?”
我说:“当然是因为你的远道而来。你一定会爱上它,对吗?”
“但是你必须回答我,它干嘛如此的蓝呢?”
是啊,天之蓝总得有个答案吧。
我习惯将两手放入衣袋,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紧张地思念,让腾起风暴的脑海中去筛选一个最精确的解答。一时感觉满眼全是正确答案。稍顷,一切恢复了静止。抬头望天,天还是那么蓝,丝毫没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变化。面对现实,无阻的蓝瞬间,想好的答案又全部消失了。
多数的时候,我们会刻意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答案,以便对自己和对方的疑问做个解释,可实在是困难。初来西藏的人时常会为诸如为什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而导致大脑缺氧。反不能轻松享受大自然风光的美丽。所以你不必过分去深究太多问题。在你抵达之前,西藏的天就这么蓝,在你离开之后,它还将依然蓝下去。我在西藏,只求与蓝天共度。以免亵渎的天天天蓝的纯洁和真诚。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啊。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来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不论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类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分潮湿。潮湿把小伙们的潮得一个个细皮敕肉。看上去很“白”。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相片方式,制约着人的生活状态。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的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我常常爬上大地的阶梯,看见闪电划过天边。雷志惊走天的睡眠;一丝忧蓝之情裸露心底,我想去看看天——
天天,天还蓝吗?
请不要问我。
1、  为什么有人一下飞机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对人们所提问题,作者给了怎样的答案?(2分)                                                          。
2、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的含义。(3分)
(1)“蓝”:                                                                 
(2)“灰”:                                                                 
(3)“白”:                                                                 
3、文章倒数第4自然段中,作者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通观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4分)
(1)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                                                                            
(2)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本文通过对西藏天之蓝的赞美,集中论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西藏的天是在远道而来的人眼里才变得“如此的蓝”。
C.文章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天是否能永远这么蓝下去的隐忧。
D.初来西藏的人大脑缺氧,是对“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所致。
E.本文潜藏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入思索。
(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1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2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