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6 10:31:2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90字。
论美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怎样宽题狭做,集中谈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
2、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3、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4、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生美、世界美的主题,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升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主备人:赵鹤云          复备人:陈万华        任教班级:九(9、12)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后记: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他的文章很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解读,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本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七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一说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样两件事。
1、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德国历经战火的城市,到处颓垣残壁,一片惨象。一天,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然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为什么回答得这样肯定?” “你没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 “一瓶花。”
“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2、《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一段冷子兴的叙述:“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这是贾宝玉抓周的一个镜头,贾政的评价完全是唯心的,倘从唯物的角度出发,一个周岁婴儿,抓取脂粉钗环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脂粉钗环色彩最美,不仅贾宝玉,李宝玉、张宝玉也照样如此。
可见,不管身处绝境的民族,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都爱美,但是怎样认识美呢?我们今天要学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论美》。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
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论真理》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论学问》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
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论学问》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全文条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以一个比喻、一个实例,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美德最美。
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美德最美。
第一层(2)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第二层(3)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