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必修五之写作指导-----学会分析
搭建材料与观点之间“分析”的桥梁
教材提炼:分析,分是分开,析是剖析。
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并没有接下来分析说理,缺少对材料的利用和分析,没有就例说理,即就着这个例子紧接着再讲一点道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这样就显得思想浅薄,使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下面就介绍几种基本的分析方法。
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灵活运用六种方法:
1、假言因果法;
2、同类归纳法;
3、披文示意法;
4、意义分析法;
5、正反对比法;
6、叙议交融法。
(一)假言因果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实例借鉴:
示例1
(观点:坚持才能成功)
(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叙述例子)
(假言说理)“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如果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分析例子)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假设桥梁)
示例2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方法点拨: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3)实战演练:
用假言分析法论证下列观点(写一段话):
①不同的环境成就不同的人生 ②依附别人,迷失自我。
③莫让情感蒙蔽了双眼 ④距离产生错觉
(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1)实例借鉴:
示例3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