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03—2004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r>
A.估量(liàng) 奚落 ( xī ) 羸弱 ( léi ) 清风夜唳 ( lì)<br>
B.篡位 ( cuàn ) 庇佑 (pì) 干瘪 (biē ) 草菅民命 ( jiān )<br>
C.悚然 ( sǒng ) 模样 (mú) 搭讪 ( shàn ) 稗官野史 ( bài )<br>
D.赝品 ( yīng ) 谗谄 ( chǎn ) 羞赧 ( nǎn ) 诡谲多端 ( jué )<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br>
A.福祉 撕杀 目不遐接 辘辘饥肠<br>
B.蛊惑 狡黠 首屈一指 咸与维新<br>
C.濒临 瀚藻 循规导矩 言简意该<br>
D.妍媸 怃然 铤而走险 遗笑大方<br>
3、下列句子中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是 <br>
①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 。<br>
②枯藤、老树、昏鸦这些令人伤感的对象一经成了诗歌和绘画的 ,往往就会给人以最高的美学享受。<br>
③鲁迅说:“我的取材, 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br>
④当墨尔基阿德斯部落第一次来马贡多推销专治头痛的玻璃球的时候,人们感到惊异的是他们怎么会找到这个 在沉睡的沼泽地中的村庄的,吉卜赛人道出了真情:是小鸟的歌声为他们指的路。<br>
A.统一 体裁 多 湮没 B.同一 题材 都 淹没<br>
C.统一 体裁 都 淹没 D.同一 题材 多 湮没<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r>
A.一个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br>
B.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杉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作家。<br>
C.在外打了几年工的赵壮壮西装革履,仿佛很有钱的样子,叫人不得不刮目相看。<br>
D.听奶奶讲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我感同身受。<br>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br>
A. 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实质问题,是日方能否真正正确对待和认识过去那段侵略历史。<br>
B. 他告诉我,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歌。<br>
C.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悬殊很大。<br>
D. 实验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他是尽了最大努力的。<br>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br>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br>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br>
①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br>
②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br>
③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br>
④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br>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