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30字。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
2 、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 能力目标: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谈出自己的新见解来。 教育目标:教学生正确对待金钱,体味人性的重要。 重点难点:1、理解人物性格。
2、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策略方法: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 投影仪 。
一、导入: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有这么一段独白:"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这么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是作者借泰门之口发出的对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愤怒控诉。同学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金钱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学完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会有更清晰、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和作者莫泊桑)。
二、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1 、出示幻灯片,展示生字词。
拮据 栈桥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
2 、找出一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纠错。
3 、教师总结正确读音,学生齐读,边读边用手指在课桌上写。
三、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人莫泊桑,其成名作《羊脂球》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莫泊桑以他高超的艺术技法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的美誉。好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近莫泊桑,走进故事,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默读中解决三个问题:
1 、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 、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3 、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四、讨论并解决默读中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1 、学生自由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可以离开座位。
2 、对主人公的确定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可以从小说反映主题和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两个方面。
3 、对“我”和作者之间的不同应让学生弄清楚。
板书:菲利普夫妇
盼 忆 遇 躲
五、 讲析一、二部分
1、 指读第一部分
2、 讲析并板书
(1) 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