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29 20:19: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10字。
初一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陋室铭
前言:背诵了解全文,掌握文中主要字词句的意思,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情操。
1.  本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著有《刘宾客集》,本文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  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3.  本文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下文则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用“何陋之有”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4.  本文作者主要写的是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5.  作者从环境、人物、室中事三方面写。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6.  课文开头的两句话: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室主人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7.  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  本文在写法立意上是托物言志。全文主旨句是惟吾德馨
9.  本文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应用了典故,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从多角度升华了馨香的品德和高洁的志向。
《爱莲说》周敦颐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比喻君子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他并不孤高自赏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    表现莲花令人敬重又不敢轻侮的品格的语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表现莲花高洁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2、作者写莲花之前,先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为了从正面和反面衬托莲的高洁。
3、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表现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判鄙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在句式和语气上各有什么特点?用三种不同语气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三句句式相同,但语气不相同,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用三种不同语气的作用是:表达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强调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思想,同时表达了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视。
6、第二段通过对三种花的评价以及人们对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情怀。
7、你怎么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多,说明贪图富贵的人多,作者借此对追名逐利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