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8张,教案约1350字。找准一个切入点,拓展“化虚为实”手法,内容详实,非常不错。
送沈子福归江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读懂诗歌内容 2、鉴赏本诗的基本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主动探究 2、融会贯通,以点带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珍视珍贵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化虚为实、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读懂这首诗吗?你认为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能举出类似的作品吗?
探究问题二: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探究问题三:“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在技巧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表达效果?
探究问题四:你能否举出有相同手法的例句?
二、探究结果:
1、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了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归的见闻感触,让我们去触摸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例子:类似的诗如:《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学生自主发言:喜欢的诗句
3、诗句采用化虚为实(将抽象化为具体)的手法,(作用)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春色,形象感人深厚蕴藉。
课外拓展:化虚为实的例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只恐双舟不过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武陵春》
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三、教师引导:除了化虚为实,还有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例子(将具体化为抽象):(作用)把实在可感的具体事物写得非常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