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00字。处理好《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的五种关系
□徐志伟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旨在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精神,提高母语素养,激发个性潜能,引领专业发展。高中语文选修教学具有基础性、拓展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中,应该破除“钟摆”效应,处理好五种关系:单篇和整合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讲读和自读的关系,精读和略读的关系,以及深教和浅教的关系。本文拟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好这五种关系。
一、单篇和整合
单篇教学依然是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的重点。对于《唐诗宋词选读》中《春江花月夜》《梦游天姥吟留别》《旅夜书怀》《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核心篇目,应该重锤敲打,重点教学。但对这些核心篇目的单篇教学,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避免从头至尾逐字逐句串讲的刻板、机械的教法。
1.顺流而下,中间开花,卷帘而上: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思考作品出现了五个意象,究竟哪个是核心意象?为什么?这是顺流而下进行解读。教学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叩问词人究竟有哪些“登临意”,则是中间开花进行赏析。而教学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思考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则是卷帘而上进行鉴赏。
2.必修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文本研习、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照样可以迁移运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一句妙绝千古?“人似黄花瘦”和“人比黄花瘦”哪个表达效果好?这是典型的问题探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引导学生梳理诗人的情感脉络,则是典型的文本研习。而教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在古色古香的琴曲中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深沉、寥廓、宁静、惆怅的艺术境界,又是典型的活动体验。
3.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设计鉴赏教学。赏析李颀的《送魏万之京》“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之句,只有充分利用注释中“魏万……是李颀的晚辈朋友”的信息,方能体会诗人的语重心长,诗句的委婉得体。赏析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只有悉心阅读注解⑦,才能了解王昭君的身世,从而结合作品了解其形象、性格,最终了解作品“悲昭君以自悲”(王嗣奭《杜臆》)的艺术特色。这是利用注释设计问题。高适的《燕歌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兵车行》,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作品,教科书“品读与探讨”中都链接了诗话和词话来对作品作“原汤化原食”般的解读。《教学参考书》中对每首诗词都附了五条评点精粹,这些诗话、词话,都有言简意赅、直指核心,形象言说、富于包孕,语言优美、韵味盎然的特色,可以巧妙运用,设计问题。此外,全书共有诗人词人肖像画、篆刻书法、诗意画词意画、书影曲谱等61幅,这些插图同样可以用来设计问题。如刘旦宅的《〈月下独酌〉诗意画》,有助于学生把阅读作品后想象的意境和诗意画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审美想象力。对湖南郴州三绝碑(秦观词、苏轼词、米芾书)“桃源望断知何处”“杜鹃声里残阳树”“郴江本自绕郴山”等碑文与通行文字进行比较,则可以训练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选修教学更要强化整合教学。
1.要注意对相同类别作品的整合。教学完《滕王阁》《与诸子登岘山》《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安定城楼》《九日齐山登高》和《长安晚秋》,可以将这几首分属初、盛、中、晚唐的登高诗打通,总结登高诗的一般诗学特点,比较初、盛、中、晚唐诗歌不同的时代精神和诗学风貌。同样,送别诗、贬谪诗、怀古诗、咏物诗等都可作如是的整合教学。
2.要注意对相同诗歌体式作品的整合。学习完李白诗,可对歌行体的诗学特点、鉴赏方法做小结。学习完杜甫诗,可对律诗的诗学特点、鉴赏方法做小结。学习完杜牧诗,可对绝句的诗学特点、鉴赏方法做小结。学习完稼轩词,可对长短句的诗学特点、鉴赏方法做小结。
3.要注意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整合。教科书前六个专题,对作品多做“散点式”赏析,到了后六个专题,则在“积累与应用”中对诗歌鉴赏方法做“焦点式”整合梳理。如“唐五代词”专题侧重对抒情方式的归纳,“北宋词一”专题侧重对炼字的梳理,“北宋词二”专题侧重对炼句、意境的总结,“南宋词”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