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说课稿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1 19:18: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30字。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刘 杰 刘会荣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些大自然中的朋友。“我”的这一份兴致、这一种清雅,无不让我们对那美丽的大自然充满了心仪和向往。编者把它安排在两篇精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之后,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优美散文的赏析,还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那醉人的美。 
  ★语文的学习,其根本就在于文本的朗读和语言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这篇课文宜从读这点切入,进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品味那美的语言、感受那美的想象、体会那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人称的变化,学会感受、品味、积累、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文本,领悟语言的美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人称的变化;学会品读文章;学会感受、品味、积累、运用语言;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作者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从美丽的大自然中获得了人性的回归。 
  课时安排:一课时(自读课文)    
  三、教学法设计    
  1、教法设计:美读感染法,启发点拨法 
  2、学法设计:品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这么优美的散文,学生读一遍,胜过老师讲十遍。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启发才能发挥其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