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1 14:56: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50字。
《张衡传》教案
一  整体设计
教学首先要考虑整体目标: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全貌认识,须立足于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理解;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
同时,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质疑引导,还是学生“自求得之”,都力求带有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的因素,真正使学生成为求知的主体。
二  “线”串“散珠”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找到一根可以把许多知识“散珠”串联起来的“线”——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有了中心议题,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避免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
第二步,理清线索,安排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初识张衡
讨论: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明确“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有名的文学家。”)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引导学生读全文,注意“属”、“璇”、“罔”、“蟾蜍”等字词的读音。)
讨论:全文五个小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1)文学成就(第一段)。
(2)科技成就(第二、四段,第三段过渡)。
(3)治国才能(第五段)。
讨论:除传中介绍的事迹外,对张衡还有哪些了解?(课前布置预习题:我了解的张衡的情况。)
引导学生补充张衡的《归田赋》《四愁诗》等,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补充候风地动仪比18世纪欧洲人用水银溢流测报地震早1700年。
讨论:当代人们对张衡作过什么评论?
郭沫若在张衡墓碑上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研读课文,再识张衡
设问:班固已作《两都赋》,张衡为何还要写《二京赋》?
明确:“因以讽谏”。
设问: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明确: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设问: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明确:“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结俗人。”(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设问: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明确:“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