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0 11:49: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00字。新课程《孟浩然》教学设计
□李振飞 李厚芳 
  【摘要】《孟浩然》是一篇文学色彩很浓的随笔,高中生要完全正确地对其加以理解,存有一定的难度。因其内容存有深度;牵涉相关知识丰富;引文较多,故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设计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实则反映的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程度。故本文拟以《孟浩然》篇为例,浅谈教学设计,以期对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孟浩然》;新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篇是一篇文学色彩很浓的随笔,对于高中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读起来可能感到吃力,在教学目标上,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尽量从课文中多获得一些东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求全理解。二是课文中涉及到许多人物,牵扯不少问题,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不必深究。三是里面有不少的引诗和引文,请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尽量自行解决。 
  对于孟浩然及其诗作的理解,历来有分歧。课文所说的,也只是闻一多先生的观点。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离现在有半个多世纪了。可以引导学生发表与课文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本文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本文运用的论述方法:知人论世法,比较法等;提高诗文的品鉴能力;学习文学评论的一般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由于本文论述的是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于这个作家及其作品的资料,例如这个作家的传记,对这个作家的评论等等,进行自主的探究,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这篇文章,要抓住课文论述的是孟浩然及其作品的特点:诗人是一个隐士,诗的风格是平淡自然。全文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还要抓住作者的论述方法:知人论世法,比较法。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抓住课文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于孟浩然及其诗作的看法,历来不一。本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对于诗人孟浩然的独特的看法。他以新的理解,独特的视角,探索了一位超然物外的风流人物——孟浩然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先生对孟浩然的挚爱、赞赏之情,阅读时注意把握这一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根据有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启发导入,激发兴趣,唤起研究欲望 
  1.同学们,如果你想对身边的一位同学做出一些评价,需要根据什么来判断呢? 
  (提示:可以根据语言,行为,照片,书信,日记等) 
  2.那如果我们要对一位古人做出评价,需要依靠什么呢? 
  (提示:史料记载,有关画像,作者的手迹及诗文,朋友及后人的评价与记载等) 
  3.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闻一多先生是如何依靠这些对唐代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做出评价的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