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7420字。
林中小溪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4、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3、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突破: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帮住学生领略大自然得美。
2、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课文层次。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前准备:
1、读课文,用图示法标绘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2、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主备人:陈万华 个人复备:陈万华 任教班级:九(9、12)班
教学后记:
本文是描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教学时可以借助刚结束的第一篇课文,启发学生思考:
一、“林中小溪”之类的自然景色很多,作者如何将眼前景与人生感悟有机结合完成全文的?
二、每一种理的感悟,都是由外界特定的情境暗示出来的,学习中要重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课文问题设计
1、小溪在奔向大海的过程中,有奔湍而行的地方,也有平缓流淌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小溪进行了几次冲击?
解析:小溪进行了三次冲击,形成了三次高峰:第一次冲击:遇到障碍(又浅又阔的地方、狭窄的深水道)→第二次冲击:遇到大的障碍(静静的旋涡、溪水和汇集、宽阔的洼地、两岸紧夹之中、水湾、从高崖跌落)→第三次冲击:冲刷倒百年云杉→分流、合流。
2、溪水在小的和大的障碍面前夺关而行是怎样的情景?作者由此感悟到水声所表述的什么信念?
解析:对于小的障碍,小溪满不在乎,“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后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在冲破障碍中水在颤动,因为颤动而水声有着种种变化,在冲破小的障碍时,水声淙淙,有如乐声,在冲破大的障碍时,“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不满”。在细细品鉴之后,意识到溪水的感情“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而执着地奔向目标,一定会到达自由的水域,从而显示溪水的性格。
3、小溪对的草、花、树木和小甲虫态度如何?作者为什么要写草、花、树木和小甲虫?
解析:森林中的草、花、树木和小甲虫,或是与溪水相亲相恋,或是在水中自由嬉戏,这里的田园风光,很容易使人留恋,但溪水决然不顾,以豪迈的语言回答:“有障碍,才有生活。”它们并不稀罕这种平静的生活。用两种意象的对立,反衬出主体形象——溪水,表现了溪水对障碍的蔑视。
4、作者如何从小溪夺路而行的历程中认识到搏斗的意义?
解析:作者以森林中的一些物象作为象征物揭示出两种对立的生活:一种是凝滞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