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8张,教案约2090字。
《吆喝》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4、积极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突破措施
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分析老北京吆喝声所隐藏的内涵。真切地体会吆喝声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学法指导
由于本文内容贴近生活,所以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街头巷尾的吆喝声,从而增加对吆喝的感性认识。通过阅读课文,学生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感受作者通过对老北京吆喝的回忆表达出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表演)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关于作者大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萧乾——原名萧秉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