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应对文言文新题型的策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7/14 19:56: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60个字。
应对文言文新题型的策略
木乃伊770
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正积极寻求突破,命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更加丰富,整体阅读理解题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就目前来说,大约有如下几种类型:1,归纳内容要点类;2,概括作者情感类:3,分析人物特点类;4,表达本人感悟类;5,选文比较阅读类;6,文本内容延伸类。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命题改革力度是比较大的。这不仅体现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也预示着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将更接近于阅读的本质目的:注重回归文本,摒弃肢解;注重理解和感悟,反对死记硬背。这也代表了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一种趋向,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针对以上新出现的命题类型,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应对策略。下面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理解新题型的解题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针对归纳内容要点类题目,可采用提取信息法。 
  例如,2006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择了《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文字为命题材料,题目是:“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2006年武汉卷命题材料是《爱莲说》,题目是:“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解答这一类题目,要注意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具体方法是:(1)从文中主要事件入手;(2)从文首引语入手;(3)从文中重要语句入手;(4)从文末议论入手。将由以上途径提取出来的信息加以提炼,便能形成准确答案。 
  二、针对概括作者情感类题目,可采取分析探究法。 
  例如,2006年辽宁卷命题材料是《醉翁亭记》,题目是:“选文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完成这类题目,比前面所说的概括内容要点难度稍大一点。概括内容要点一般是指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而这类题目是要求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需要更仔细地阅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究。具体方法是:(1)从选文中具体的一事、一言、一行入手;(2)从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入手;(3)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好恶情感人手;(4)从对文中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入手。中考命题所选择的文言文是比较浅易的,读懂选文,再从上述四方面入手分析,完成概括作者情感类的题目也就不是难事了。 
  三、针对分析人物特点类题目,可采用细节分析法。 
  例如,2006年北京卷(课标A)文言文阅读取材于《陈涉世家》,题目是:“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有哪些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2006年广西南宁卷取材于《郁离子》,题目是:“请从故事中任选一个人物,对其行为进行评价。”2006年山东青岛卷取材《楚子发母(节选)》,题目是:“阅读本文后,你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