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80字。
《华南虎》教案
执笔 何少娟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解决文章的生字词。
2、了解华南虎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由老虎的一系列图片引入)
二、 检查学生的预习
1、注音
zhà qiè hè yǐnǐ chù huǎnghū jiǎo jī zhǐ
栅栏 胆怯 沟壑 旖旎 抽搐 恍惚 铰 不羁 趾爪
2、释义
旖旎:柔和美好。
斑斓:灿烂多彩。
抽搐: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劝诱:劝说诱导。
不羁:不受束缚。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kōnɡ hóu)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
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3、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4、背景材料。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人们的精神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的十年动乱时期。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于是有着刚毅背影、凝结着鲜血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的华南虎的形象就烙印在诗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