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300字。
山东省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山东 王同亮
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作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第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围剿 侥幸 角色 矫枉过正
B.拂拭 嗜好 卜筮 恃才傲物
C.绚烂 殉职 徇私 瘦骨嶙峋
D.宾客 嫔妃 濒危 五彩缤纷
答案:B(B项均读“shì”;A项“角”读“jué”,其余的读“jiǎo”;C项分别读“xuàn
xùn xùn xún ”;D项除“嫔”读“pín”,其余都读“b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肄业 优哉悠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对簿公堂
答案:A(B项“优哉悠哉”中的“悠”应为“游”;C项“曲意逢迎”中的“屈”应为“曲”;D项“对薄公堂”中的“薄”应为“簿”)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答案:C(监测:监视检测;监控:监测控制(机器仪表的工作状态或某些事物的变化等);擅自: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私自: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溢:充满,流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B. 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 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答案:A(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不予重视;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与句中“惊喜”重复。慷慨解囊:形容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或进行捐献;句中是指愿意消费,不当。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或相抵触。此词应用于一方,而句中是指两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 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 “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莅风车展。
答案:D(A项“能否被利用”与“没抱太大的希望”不对应,两面对一面;B项“5月3日将开门迎客”句缺少主语;C项“提前”与“预支”语义重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威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威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以上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6.《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 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 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邵,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 中国社会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 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答案;D(D项“答所非问”,选项内容意在阐释“龙城的象征意义”)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 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 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