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20字。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领悟古代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 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3.品味诗词优美的语句并学会简单的赏析。
★教学重点
领悟古代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优美的语句并学会简单的赏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木兰诗》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小香玉的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大家听过这出常香玉的孙女小香玉唱的著名的豫剧选段叫什么?(《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其实,不仅在我们中国,古今中外,都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学生举例(萨切尔夫人、居里夫人、武则天、李清照、刘胡兰、江姐、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其中,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替父从军”的佳话已在文学、绘画、戏曲、书法等各大领域广为流传。现在美国迪斯尼公司也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木兰的形象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来源于一首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作品、背景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的民歌,本诗就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这首《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既是名歌,就是由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此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双璧之一——《木兰诗》。
三、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读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杼zhù 军帖tiě 帖花黄tiē 胡骑jì 鞯jiān 辔pèi头 溅溅jiān
燕yān山 可汗kè hán 啾啾jiū 戎机róng 朔shuò气 金柝tuò
铠kǎi甲 策勋xūn 红妆zhuāng 著zhuó 云鬓bìn 扑朔shuò
傍地bàng 雄雌cí 阿姊zǐ 霍霍huò 转zhuǎn 裳cháng
2. 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