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
(诗歌鉴赏题汇编)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湖南临武一中 陈少飞
1、(全国卷1)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2、(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3、(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①(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4、(天津卷)
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