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6/8 21:00: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4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80字。
20.口技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文语言极其简洁、生动,描写手法高妙,教学时抓住一个“善”字,引导学生欣赏其错综复杂、跌宕不已、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口技技巧,寻找时间副词、索引其妙绝的描摹线索;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二、主体部分:
(一)绘声绘色读出口技之绝妙
1、教师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注意语调的起伏、节奏的缓急、人物关系及口技人在表演时观众的反应。
2、听读后学生发言、交流感受,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表达了“妙绝”的意思,学生择其喜欢的句段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读,鼓励学生表演朗读。
3、学生评价并讨论用怎样的语调才能读出“妙绝”的感觉?
4、学生朗读、背诵关键句段。
(二)跌宕起伏绘出口技之变幻
文中描写这场口技表演,有条不紊,奇妙纷杂,波澜起伏,把一位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是怎样一波三折地叙述情节的。比如:课文第3段描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的情形。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表示夜静更深。这一家人由醒复睡,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设置小组合作讨论,文中还有哪些内容表现了情节的起伏跌宕?可以引导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画出板书内容:
(三)变换角度理解口技人的“善”
1、结构安排的“善”。如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再如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就交代出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口技技艺的“善”。课文通过正面描写精彩地描绘出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在这两个情形中,口技人仅用简单的道具就表现出繁杂的声音、烦乱的场面、紧张的气氛。
3、描写技巧的“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在描写的技巧上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的精湛,同时首尾进行呼应印证。但首尾的呼应却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其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4、侧面描写的“善”。赏析文中出现的三次描述听众反应的段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等动作,体会理解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的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