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本文选自《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纳”的意思是 。
二、解词。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旦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实在,的确 皆以美于徐公 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 四境之内 王之蔽甚矣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 皆朝于齐
三、翻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四、中心。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我们在向别人提意见的时候语言要委婉,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一国之君只有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深入了解不同情况,才能做到头脑清醒,不受蒙蔽,迅速改正缺点,把事情办好。
五、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
第二部分(2)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3、4),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战胜于朝廷)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六、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