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共1课时。
写出情节的波澜
――记叙文写作技巧谈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说作品技巧的探究,评析总结常见兴波澜的技巧并体会其效果。
2、通过自写自评续写片段作文的过程初步掌握常见兴波澜的方法。
二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与教师引导点拨相结合,师生互动。
三 课前准备
阅读课外作品,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简要地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技巧构思,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作品《1976年6月8日》,见附录)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诗人笔锋一转接着写,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大声喝彩,不料他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惊怒,但他马上又写:偷得寿桃献至亲。这一下全场叫好。
短短四句,一会让听者惊,一会让听者怒,一会让听者喜,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
这是因为出人意料,一波三折,吊足胃口。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怎么样才能写出情节的波澜。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使文章能有曲折的美感,首先我们选择材料的时候就要学会挑选一些有起伏、有变化的事情来写,比如说我们这个学期学的《祝福》、《鸿门宴》等课文。
其次是要还要学习一些兴波澜的方法。看看别人是运用方法在文章兴风起浪,波澜迭起的?我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也让这些方法使我们的文章大放异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