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960字。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从小说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文章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基础,理清情节。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板书:最后一课 都德)
二、背景介绍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三、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然后作细致的人物分析。
过渡:本节课我们力求从情节的角度,理清文章的结构。
四、杂读——熟悉内容,解决字词
1.字形:
哽住 惩罚 祈祷 懊悔 诧异 纵身 惨白 糊涂 踱来踱去
2.词义:
惩罚:严厉地处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3.学生任选以上词语中的两个词语,自由说话。
提示:既要准确地运用所选词语,又要让所说的话富有意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4.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交代人物和事件就行了,力求简明。)
五、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甲:朗读1-10段;
学生乙:朗读11-23段;
学生丙:朗读24-29段。
学生听前明确任务,听后完成以下任务: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明确:小弗郎士和韩麦尔。
知识放射:告诉学生,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爱国主义的交响乐是这两个人物用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奏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