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20字。
巧借媒体 活教语文
桐乡六中 吴晓华
初一,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问学生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哪些,学生对答如流。但当我问及谁看过《水浒》时,两个班的99名学生中竟只有5人读过,大出我的意料。我转而问他们谁看过电视时,竟有19人举起了手。学生爱看电视胜过爱看书,这是我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为此,事后我在全校4个班中(共201人)作了一次调查。
问题一:你每天除作业外,安排多少时间看书(指课外书)和看电视?
结果:绝大部分学生看课外书的时间不足半小时甚至根本没有,而每天安排半小时以上看电视的人竟占到35%。
问题二:对电视和书,你喜欢哪种阅读方式?
结果:对同一内容,喜欢通过电视了解的有199人,占99%;而通过看书去了解的人仅占5.97%。
问题三:对一名著,你愿意先看书再去看电视,还是通过电视的引导再去阅读原著?
结果:选择第一种方式的人91人,占45.27%,而选择第二种方式的人竟占54.73%。
从以上的调查显而易见,学生对电视的热衷胜于书,这已是不容改变的事实,但是他们也愿意通过电视的引导去进一步探究书的内容。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电视如此情有独钟呢?
1、时代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与伴随书本长大的成人截然不同。七八十年代的学生,因为没有或很少有电视,他们要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只能从书报中获得,书自然成了他们忠实的伙伴。而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条件优越,电视也普及千家万户,但大多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子女,又生怕子女外出惹祸,不安全,所以就自然让子女待在家中,电视也就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朋友,可以说他们是抱着电视长大的一代,是与电视共同成长的一代。从小时候迷恋的动画片到成长后追逐的偶像片、武打片,电视对他们来说是一本读不完读不厌的书,它们太具吸引力了。
2、电视自身特点的影响。①电视的节目是精彩纷呈的:动画、偶像;每日新闻,体育纵横;综艺大观,快乐大本营——无不牢牢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百看不厌。电视的画面是彩色的、活动的;电视的声音来自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国度……而语文课本只是白纸黑字且教材陈旧,有的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白天疲于课堂,晚上则娱于电视也就顺理成章。如此日日阅读,天天比较,语文课固定不变的阵地,冷漠苍白的铅字课文,怎会不令人生厌,学生怎能不沉迷于常看常新,千变万化的电视中?
3、语文课单调教法的影响。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使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考试制度的不完善,语文教师往往着眼于强调字词句篇、语法、逻辑、写法等,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使学生失去了感受课文言语的机会,反而成了记录的机器。长此以往,自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学校生活的单调乏味,学习的紧张,学生为缓解压力,释放心情,把课余精力集中到电视等现代媒体也无可厚非。
4、家庭氛围的影响。我曾在班中做过一次调查,如果父母爱看书,少看电视的,子女往往也爱看书,如果父母喜欢看电视、搓麻将的,那子女不爱看书爱看电视的往往居多,这说明家庭氛围对孩子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而在现代社会中,家长由于受到工作等因素的压力,往往在闲暇时把精力集中于电视,这样,子女耳濡目染,钟爱于电视也就理所当然。即使家长采取种种办法严禁子女看电视,但如此的身教,收效实在甚微。
众多的因素使得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传媒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惑。语文教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任学生痴迷于电视而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功夫在课外”,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写作能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机地吸取传媒的精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传媒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阅读、写作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语文教学增添新的内涵。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适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