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简明,适合课堂教学操作。
约2500字。
第四单元第三课
《闺塾》教案
周日
教学设想:
本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对塾师陈最良的辛辣嘲讽与无情批判,在这一剧中,他完全成了一个可笑可悲可恨的反面角色;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过于尖刻,以致有些畸形。本着同病相怜、师道尊严的立场,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谈化文章的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
1、体会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3、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写陈最良与春香,目的是写杜丽娘的“背面铺粉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
教具:
《闺塾》戏曲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一位艺术欣赏品位极高的才女,轻易不会认可一般的作品。但是,有一部作品却完完全全征服了她!
一日,黛玉寻宝玉不着,只得回院,忽听见梨香院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原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听着听着,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原来,她听到的是一首元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优美动人的曲辞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呢?这曲子就是出自于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传奇的第七出——《闺塾》
二、了解作品作者
1.作者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 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 34岁中进土,后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作品主要有传奇《紫钗记》《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这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千秋词匠”之誉。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继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作。剧中曲文写得清丽婉约,意境超妙。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后人赞誉这位明代戏曲大师、我国导演学创始人,是“戏剧舞台上空永不殒落的巨星——东方的莎士比亚”。
2.作品《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