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个字。
农远资源和教学对接
观 摩 课 教 案
课题 十七 国宝——大熊猫
科 目 语 文
授课时间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上午第三节(9:40—10:25)
授课班级 七年级(1)班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 钱华海
单 位 居巢区柘皋镇中心学校
课题 十七 国宝——大熊猫
一 教材分析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其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这样就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在阅读中了解大熊猫的形态、习性等方面特点,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3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大熊猫的图片和资料,增强热爱动物的意识;
2 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等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三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二)难点 根据内容需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课文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四 学生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对自然界的小动物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基本有了更大的热情去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尚小、天真烂漫,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熊猫因为它的面临濒危虽然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但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日益严重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五 学生课前准备
1 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及作者简介,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2 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并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六 教学方法
(一)讨论点拨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法
七 教 具
“农远”资源 多媒体 自制多媒体课件
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动物作为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