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7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5/20 14:41:3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40字。
《荷塘月色》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散文“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能。
2、仔细揣摩分析文章细腻传神的优美语言,体会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品细节,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2、探究活动,鉴赏抒情散文,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怀。
【教学重点】
仔细揣摩分析文章细腻传神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作品细节,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结构。
               2、揣摩分析文章写景部分的语言,体会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揣摩分析文章写景部分的语言,体会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古以来,水绿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焉.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甚爱莲.那莲在朱自清先生的又是怎样的高洁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看看朱先生笔下的荷花、荷塘又是如何的。
关于作者在初中我们学过他优美传世的散文作品?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春>.<背影>;<春>用比喻拟人使语言清新充满诗意,,<背影>语言质朴,素雅.看看<荷塘月色>是不是也是这样?
二、理清文章脉络: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后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的读音解释。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5分钟,大家通读一遍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并找出作者的行踪。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1、学生各自朗读或讨论后,发言,老师明确:
1段写赏荷的缘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6段写作者独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别写了月下荷塘、荷塘上月色、荷塘的四周的景色。
7-11联想江南采莲旧俗。
12段写作者回到家里。
2、作者的行踪又是如何的呢?
明确:出家门——小煤屑路——赏荷塘——观荷塘四周——回到家里
3、作者从家里出来,最终又回到了原点家里,这像不像是一个圆形的结构?那在这个圆形里,作者的重点又放在那里呢?
明确:荷塘
三、研读课文:那现在我们先来研读课文课文的4、5、6自然段,品味朱自清先生描绘“荷塘”和“月色”的美景吧。
(1)、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这一段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写月下荷塘的美景的呢?同学们把他找出来。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分析:1、第二句,采用了比喻,把叶子比喻成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那种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表达了荷的飘逸,灵动等魅力,使叶子产生了舞姿动感,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
2、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呢?因为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 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荷花的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都是抓住了事物与喻体相同的特征来写的。    
3、重点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