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00字,内容新颖丰富,与课文联系紧密,又补充不少课外知识,有趣味性,还有学生活动设计。
过秦论教案新课程
莆田一中林素萍
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
4、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电视剧《秦始皇》片头曲,分析李白的诗。
古 风
李白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今天我们来学习贾谊的《过秦论》,看看他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听诵读录音
本文的文体:史论文, “过秦论”,即论秦之过。史论都是以史鉴今,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提问: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是对文章前四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2、提问: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写“守势”。
明确: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震四海”写攻势,第2段叙秦王朝的扩张发展.
提问:本文是论秦之过,主要是论始皇之过,一、二段为何写秦始皇之前的事?
明确:秦原为小国,被山东各国称为“野蛮又落后”的小国,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踏平了各国,突出秦的实力。与下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让读者思考其原因,突出仁政的力量之大。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因此一、二两段都是本文有力的论据。
提问:第二段主要是写秦的强盛,为何又如此详细写各诸侯的活动?
明确:作者既渲染秦的强盛,又权力铺写诸侯合纵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作用是反衬秦国之强。
学生齐读一、二段及第三段的第一层。
第3段第二层及第4段写“守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