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初中教学改革对现代营销学理论的探索性借鉴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摘要:
本文就素质教育改革和现代营销学理论的三个方面探讨了借鉴和比较的可能:1、教和学视角的转变与营销学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2、教师“品牌”的建立和营销者对商品品牌的重视;3、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论通过市场细分的营销方法实现的可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营销学 初中教学 改革 借鉴 品牌 细分
一、引言
中国“两基”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学工作的重点,加入WTO后,教育与世界接轨的要求成为必然,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培养具有个性的各层次的对国家有用人才成为教育的指导方向。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形并成系统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方法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任何对此从观念上的探索和方法上的讨论都会是有益的,对教育改革都将起到推动性的作用。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现代成熟的营销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借鉴其与当代教育改革相关的内容,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试探性的寻求对初中教学观念上和方法上可能有益的一些思路。
二、用营销理念拨开当前初中教学中的一些雾区
营销理论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商业部门,最近几年,营销已经成为许多非赢利性组织如大学、医院、博物馆等部门的行为。在教育界,很多大学采用营销手段来争取更多的生源和资金,他们明确目标市场,宣传自己的教学和校园环境,增加热门专业,改善交流和促销方式,以及对学生的需要和欲望做出更好的反应。学校的这些促销还是有着这样那样资金和利益的色彩,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营销手段,则完全是一种纯粹理念层面的借鉴,这种借鉴的出发点是:它们都以某种效果为目的,为达到这个效果而提供相应的行为和劳动。
教学工作是一个这样的过程,那些已经拥有相当知识的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和声音影像等手段,向学生传达知识,并且达到教学所期望的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来换取掌握知识的学生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最终效益。市场营销过程则是,那些创造产品和价值的个人和群体通过让顾客获得满意,来达到自己所需所欲的最终效益。这个过程是非常相似的,也是可比的。
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教育体制的改变,而教育体制改变的根本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中国的教学观念一直秉承着师道尊严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乏尊敬师长这样具有中国美德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这个传统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国家的教育改革首先提出的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应试教育的明显特征就是老师填鸭式的一言堂和题海战术,这也是对付升学考试非常有效的方法;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培养具有完整个性特征的个人能力,毕竟任何教师都没有能够指定所有学生各自光明前途的神力。打破传统的观念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很多教师甚至因此产生了怀疑自己能力和明天应该怎么办的迷惑。
我们不妨来看看市场交易中两个概念的差异:推销和营销。推销员的形象是每个人都熟悉的:手里拿着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处推销,不论做广告还是漫天的跑,都是先有产品再推销,它的视角是由内向外的,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