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巧用课内材料 充实议论文内容
从化五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执教人 骆何英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参照今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丰富等级“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显得内容单薄,空洞无物,,其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能够有力地表现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或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本节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借助课内素材,巧作论据,使作文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掌握运用素材的一些方法,并能在写作时有意识运用课内材料作论据,从而使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教学思路】
以高考作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学会运用课内材料。
【课前准备】
印发几则高考作文给学生,要求认真阅读,印发一些作文题目给学生,让他们根据立意从课内挑选材料作论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并明确教学目标
1.赏读下面这篇高考文章,看看作者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例文1】
此时有声胜无声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有声胜无声。
语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它必有其过人之处,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烛之武。不是他肯放开私人恩怨而为国挺身而出的品质,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退去,挽救一个国家,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若郑亡而有益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些语句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又明了,让秦伯感受到亡郑的害处而放弃攻郑。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试想当时曹植受到亲兄长的故意刁难时,语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难道此时能无声胜有声?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短短的四句诗使曹丕给曹植留下了一条命。同时,这也是他俩的一种沟通。这般厉害的人,怎么会不让人崇拜呢?
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触龙。一个小小的大臣,竟能用语言的沟通来说服赵太后送自己最心爱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触龙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常常在我耳边回响,提醒着我语言在沟通中的力量。
……
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在沟通的魅力。同样,当你不善于驾驭语言沟通时也许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古时晋国的冯妇被活活烧死不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在现代,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不正是在减弱语言的力量吗?也许只要父母与子女抽出一点时间聊天,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