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190个字。
文学作品(记叙文)阅读实用技法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包括的类别很多,如散文、小说、戏剧、通讯、传记、回忆录等;按照写作对象的不同,记叙文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一.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者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例: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起因)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经过)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结果)
二.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 顺叙——按照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记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 倒叙——先把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
3. 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例:(1)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统一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2)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送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
(3)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4)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高能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5)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问题:从记叙的顺序看,(3)(4)两段属于插 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 交代肖邦的遗愿产生的原因。
问题: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爱国主义。
三.线索:指贯穿于叙事性文学作品整个情节发展中的脉络。记叙文中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1.人线。以人物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的文章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背影》中的“我”。
2.物线。即以事物为线索;
3.事线。即以事件为线索;
4.情线。即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地线。即以地点为线索。例如《桃花源记》一文,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地点变换)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以及离开桃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
6.以见闻为线索。《故乡》就是一例。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和“我”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7.以时间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