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小题,约6130字。
中考模拟试卷之七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科目名称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戛然而止(gá) 油光可鉴(照) 广袤(mào) 深恶痛绝(厌恶)
B.载歌载舞(zà) 惟妙惟肖(相似) 褴褛(lǚ) 诲人不倦(教导)
C.不无裨益(bèi ) 无边无垠(界限) 畸形(j) 重峦叠嶂(屏障)
D.哄堂大笑(hōng) 镂空图案(雕刻) 摇曳(yè) 不可名状(名字)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荧屏 银幕 蛛丝马绩 抑扬顿挫
B.寒噤 霹雳 涣然一新 记日而待
C.苍桑 褪色 拈轻怕重 杳无消息
D.迁徙 农谚 局促不安 腐化坠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美仑美奂的风姿独异诸湖。
B.站在姚明左边的是一位英俊的武警战士,右边的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庆祝“五一”晚会现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D.是臭名昭著的“法轮功”使小李的叔叔走火入魔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游台,因宋代苏轼路过高邮时,曾和孙觉、王巩、秦观等文人在此饮酒论文而得名。
B.史公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地处市区梅花岭畔,是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的纪念地。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凤凰岛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太安镇水域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海燕》是高尔基于一九零一年三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高尔基是笔名,他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
B.《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录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质朴。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等优秀品质。
C.《最后一课》与《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都德和莫泊桑,前者主人公即作品中的“我”,后者通过于勒的悲惨命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D.《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是清朝小说家。《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6、下列诗句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表明作者坚守节操的一项是( )
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C.念天地云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穆旦《旗》)
Ⅱ卷(132分)
注意: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二、(16分)
7、默写。(8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论语》)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