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7350字。
2007年春季九年级语文联考试卷(开卷)
(满分:120分 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 写(3分)
请将下面一句话写在书写格子内
课内和课外,是语文学习的双翼,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腾飞。
(注意:此题将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面的答题文字也要认真书写)
阅 读(55分)
一、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的诗、联、文,表现了古人在节日期间的所见所*所感所遇。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
清 明 (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材料2】
寒 食①(唐)韩翃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③柳斜。
日暮汉宫④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⑤。
【材料3】
对 联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 。
【材料4】
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⑥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摘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注释】①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城:长安城。③御:指皇城。④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⑤五侯:泛指天子近幸之臣。⑥扃:jiōng上闩、关门。
1、命题人在收集材料时,认为材料1、3、4是清明节所见、所感、所遇,你认为材料2如何概括?请用一个字来代替题目中“*”。(1分)
2、 材料1的作者是一位唐代大诗人,请写出他的一句咏史名句。(2分)
3、请翻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2分)
4、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2分)
5、从材料3的内容判断,清明节人们主要有什么样的习俗?(2分)
6、将材料4中加间隔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注上合适的标点。(2分)
7、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4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8、材料4中加横线的句子表达的情形主人公在题诗中用一句抒怀,你能写出来吗?(2分)
二、认真阅读下边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5小题,计13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洁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元宵节那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该类展览。随后,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正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有关部门还正在考虑民俗学者提出的“将清明等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的问题。
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来持续升温。从韩国“端午祭”申遗并成功那一刻起,国人开始关注被韩国人称作“无形文化财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加大了工作力度。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开始启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普查评审工作,从全国申报的1315项中筛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