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00字。
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主体报告)
临海六中 金士卫
一 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高中语文学习完全走上了一条应试教育的路子,“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那薄薄的一本教科书,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下,学校也不能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应有的关注,这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等现状。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广吸收,厚积累,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刘国正老师曾多次指出:“课堂上就那么薄的几本书,极其有限,要想教好,学好语文,必须大力开发课外阅读,并进行延伸和拓展。”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教师的专断性讲读替代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阅读思维僵化,阅读方法贫乏,阅读时间短缺,阅读信心消失,甚至产生“拒绝阅读”的心理,最终导致他们不会读书。我校是是一所基础薄弱、学生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普通高中,据我们课题组对全校502位同学的问卷调查显示:58%的同学不喜欢语文课,61%的同学喜欢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课,77%的同学不会自主独立阅读,真正能主动地进行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不到21%…… 问题严重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从每年的高考反馈的情况来看,语文科最难把握的是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最低。
综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指导不力,有些老师还要禁止学生的“闲书”进教室;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方法;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研究性独立阅读的能力;4、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5、课外读物资源不够,阅读量不足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落实课堂阅读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阅读;重视文本、作者、读者的三维互动;开发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序、有效的指导,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还有,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课内阅读时间毕竟有限,“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课外阅读脱离了课堂的局限,摆脱了教材的限制,没有了老师的牵制,可以使他们神思飞扬,展示灵性,与文本、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张扬个性,因此,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较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更多的阅读时间及提供给他们更多更好的书籍等。
造成高中生阅读如此尴尬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以期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 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3、“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4、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5、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2、分析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期从思想、行为、条件等多方面协调、提高认识,为高中生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及阅读环境。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序有效的指导、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泛读,欣赏式、研究性阅读等)
5、通过大量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形成语文素养。
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7、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增加知识积累,加强文学修养,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品味语言,提高文学修养、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语文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 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向学生推荐、确立与之相符合的课外读物。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4、教给学生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5、研究性课外阅读。
6、课内外阅读互动。
7、课外阅读评价制度探索。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五 研究对象及方法
对象:本校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教师来自于各年级段。
方法:
①问卷法:对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
②分析法:对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对策。
③课堂实践法:指课堂教学中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效果比较研究、总结。
④指导实践法: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拓展阅读课等课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成果。
⑤成果推广法:把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及经验逐步向全校推广。
六 研究、实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重对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