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28 16:5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并欣赏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②能力目标:此文较长,让学生梳理概括,培养学生的的整体感知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学习能力。
③情感价值观:感知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了解名人的成长足迹;
[教学重点难点]
鲁迅散文的语言因为当时的特定情境,所以有些难以理解,学会揣摩精彩的语句和片断。
[教与学的过程及其指导]
一、 课文导入:
绍兴的鲁迅故居大家去过吗?去过鲁迅故居的一定对百草园记忆尤其深刻,因为它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实在反差太大了!老师在读大学的时候,特地去绍兴拜访了鲁迅故居,想去寻找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点点美丽的影子。可惜没有几样是符合我的想象的。百草园只是一个很小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荒园,在游客我看来毫无乐趣可言。可是百草园在鲁迅笔下却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么的引人入胜。后来我明白了,鲁迅的散文基本是在中年后回忆以前,所以记忆中的童年特别美丽动人,就象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我们自己也同样如此,记忆中的东西总要美一点。
想到鲁迅,我们一定首先想到一个眉头紧锁、严肃深沉的思想者形象,但今天我们要看到的是一个很淘气顽皮的儿时的鲁迅。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鲁迅是如何来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的。
二、 《朝花夕拾》简介: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一切还是那么清晰可见,这“朝花”的鲜丽,也正体现了“夕拾”的厚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儿时的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了七年。当时的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而《百》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我们那时的教材。
三、 整体感知:
1、[提问]: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已经表明了文章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
[总结]:第9段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22段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