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一杯乡愁”知多少
——量词的妙用
有位诗人在诗中这样写道:
友人来了,不小心碰翻了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
“乡愁”是一种情绪,摸不着,看不见,用量词“一杯”与之结合,便化为清香扑鼻的浓茶。可见,一个量词的运用,给全诗带来了活力。这使我们自然地联想到许多类似的句子: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而青松啊,
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
一派正气,
一副洁骨,
一片忠贞,
一身英武。
(郭小川《青松歌》)
“伟大”是一个形容词,一般不受量词的修饰,然而作者偏用“一个”来修饰,这就使得“伟大”更加显得突出而形象化,使读者仿佛看到一个高大无比的光辉形象,看到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且因为这个“伟大”的修饰,大大加强了语气,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新凉”本是感觉,十分不具体,作者用“一缕”加以修饰,化无形为有形,便让人立即感到如丝拂身的清凉滋味。
“正气”、“洁骨”、“忠贞”、“英武”,虽然词性不同,但都是用来表现人的高贵气质和品格的,除了“洁骨”以外,都很抽象,很难说出它们是什么状态。可一经分别搭配上“一派”、“一副”、“一片”、“一身”就给人一种完整的立体感,松树立即活起来了,就像伟人似的站立在我们面前,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巧用量词的效果。量词活用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以上所举的例子,还仅是其中的一个类型,即通过量词的活用,化虚为实,给抽象无形的事物以具体可感的形象。量词活用的另一个最显著的效果是,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具有审美意味。我们经常见到的“一钩新月”、“一弯新月”,就是这一类用法。再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写大观园的某个院落:“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不说“数株芭蕉”、“一株海棠”,而把“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