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90字。
用形象构建作文 以作文丰富形象
——初中作文形象教学建构浅谈
江苏省海安县海光中学 张苹
内容摘要:
形象教学是作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形象思维可以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静态和动态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用形象构建作文,以作文丰富形象,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摆脱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作文,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形象 观察力 想象力 多媒体
情感 思维 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作文难教也难写,主要因为初中作文教与学上仍然存在应试式的非积极心态,而这种非积极心态又主要根源于以“文”为本位的旧作文教学机制。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新机制,应该是以“人”为本位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台、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植根于现代教学观念及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上的新作文教学机制。
如何建构这种教学机制,我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组合“实物”和“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实物”和“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一、以“文”绘“物”,据“文”现“物”,培养学生静态观察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7——9年级学生要做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采取以“文”绘“物”,再据“文”现“物”的方法是培养学生静态事物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经常接触的,不一定就是熟悉的。比如学生写“我的钢笔”“我的住房”,学生时时举目可见,天天生活其中,但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留心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学生观察时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月季花,通过视觉,了解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让学生观察后迅速成文,这就是我所说的以“文”绘“物”。
检验学生观察得是否深入细致,可以在学生作文完成后,根据学生作文的表达,请几名有绘画能力的学生用简笔画出作文中描绘实物的意象画,这就是我所表达的据“文”现“物”。意象画画完后,批改作文就可由习作者完成。由习作者比照实物和作文,判断是与非、对与错,纠正作文表达的过程,就是习作者再次观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生动、细致、有序的描摹实物的能力。如:我让学生写“我家的住房”,一名学生在作文中竟没说可能也没记得自己家的窗户是怎样开着的,“小画家”画房子时自然据文画画,画出来的房子当然无窗户,太不雅观,习作者觉得十分惭愧……我让学生写《我的钢笔》,一学生作文中写道:“……我钢笔上还有一个笔挂,在笔的一端……”时,我有意的让绘画者将笔挂画在笔不应该有笔挂的另一端,笔挂外形与众不同。小作者一看就发现自己观察不仔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