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天上谣(李贺)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贺,把握李贺诗歌的特点。
2、概括诗中所营造的仙境画面,明确诗人营造仙境的意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苏小小墓》(李贺)苏小小容貌极美,幽兰带露一如她的泪眼朦胧。而死后却一切成空:无物哪里结同心,烟花已散不堪剪。这是一个埋没风尘的女子,这是一段无望的眷恋。诗人在凭吊一个女子永恒的十九岁,也在慨叹自己的青春。而“西陵下,风吹雨”,一个王朝的荣耀也已经过去。
二、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嚖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竞死。王氏姊(李贺嫁给王家的姐姐)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李贺独泣,可见他实是不愿去的。所以,后李义山为贺作小传慨叹曰:“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才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对此,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则有一段精彩的评论:“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因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着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长吉是活在梦里的,二十七年就仿佛一场惊梦。在这看似淡淡郁郁的梦里谁曾想包裹了一个怎样锦绣精致的内心,包裹了一种怎样澎湃涌动的诗情。
李贺,七岁能辞章。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当时无能效者。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徐渭则云:“世惟法高、岑、王、孟,固是布帛菽粟。卢仝、孟郊、韩愈、李贺,却是龙肝凤髓,不得而舍。”李贺诗的奇险是社会动乱之后需要的一种强烈刺激;他的冷是社会衰败,政治疲颓的反映,是对自己的际遇的无望和消极,也是体弱多病而造成的孤僻;而艳是他青年的情调和乐府曲词的需要。他是个积极的反格律者,在他的诗作中竟找不出一首当时盛行的七律,他成为创造反格律反骈偶的最彻底最纯熟的诗体的诗人。同时,他的这种诗体将诗引向了词。
李贺诗以奇诡险怪著称,色彩艳丽,想象瑰奇。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里写到:“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筹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其诗继承了“楚辞”骚体诗的艳丽风格,同时将这种艳丽更推至幽缈空灵。李贺与李白在风格取法上有一致之处,只是太白诗的格调明朗多豪情,因其处于唐极盛时期,故诗歌意境宏远,气度万千;而李贺所处已是中晚唐,颓势毕露,社会矛盾加剧,所以诗人们希图为自己构筑一个个人世界来远离现实的残酷,因而追求艺术上的奇特之美,故李贺诗晦僻冷艳,格调幽寂带一点虚颓之气,以表达他的哀怨与愤激。
从大的方面看,李贺是属于韩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