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圳 中 学 高 一 第 三 学 段 考 试
语 文 试 题 4月24日
一、默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
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
2.想当年,金戈铁马, 。
3. ,最难将息。
4.江山如画, 。
5.念去去千里烟波, 。
6.别有幽愁暗恨生, 。
7. ,望帝春心化杜鹃。
8.无边落木萧萧下, 。
9.黄沙百战穿金甲, 。
10. ,清泉石上流。
阅读与鉴赏
二、古诗文赏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15分)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抒情言志;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重视比兴寄托,含蓄蕴藉,给读者许多联想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到唐代,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独有的审美范畴……意境。由情景交融所创造出的诗歌意境,使中国的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从有限到无限。
B.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按照风格可分豪放和婉约。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李清照是婉约派大家。
C.“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的“君”是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其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作深婉,精炼,明快,含蓄,为后人所赞赏。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者描写的是边塞战争的残酷,后者是浓浓的闺怨之情。
D.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词作的数量居两闲词人之冠。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12.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高》全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这“悲”字让人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寄寓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悲叹之感。
20070409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浇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籍的名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