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掌握这150个常用实词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17 10:12: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1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20个字。
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掌握这150个常用实词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尝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上海则在2003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语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今后仍将延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分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情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位置,得分率始终徘徊在60%左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初三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制约了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 思想 内涵的深入体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半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和成语故事等。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随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故事告诫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能一成不变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会碰壁受害的。读懂这篇短文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等。仔细分析试题,可以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7题(试卷题号,下同)解释加点的词语,命题者选择了“徙”、“去”两个实词要求解释它们各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8题解释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关键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 思想 内涵的深入体会上,其前提也同样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 
    由此可见积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关键所在。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如,第7题的“去”是“离开”的意思,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中的“去”(前往或表动作趋向)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同学们平时学习课内文言诗文时要注意养成文言文实词积累的习惯,特别是出现频率高的文言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