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字。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沈伦实验学校 周松传
教学要求:1、探究沙漠奇怪现象的成因;
2、体会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
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科学家竺可桢为我们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我们来感受一下沙漠。
2、播放沙漠图片,配以诗句:你们对沙漠有什么印象?
二、铺垫:
1、注音:
竺可桢( )万顷( ) 玄奘( ) 戈壁( )
缘故( )戳穿( ) 海市蜃楼( )光怪陆离( )
解释:
海市蜃楼 光怪陆离 可望而不可即
2、播放图片:海市蜃楼
提问:你看了题目,想探究些什么?
三、探究:
1、从学习科学知识的角度阅读课文:
自由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然后同桌一问一答,最后请专家答疑:
⑴、课文描写了沙漠里哪些奇怪现象?
⑵、你知道这些现象的成因吗?
2、播放影片:响沙山
你认为响沙的形成原因除了书上讲的可能还有哪些?
3、小结:通过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从学习说明知识的角度阅读课文:
分组把握说明顺序、方法和语言特点,并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然后交流讨论。
如:①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②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③“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便是鸣沙”,句中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能否删去,为什么?
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句中的“一切”和“其实”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拓展:
1、三读课文,选择角色总结学习收获: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的收获是什么?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的收获是什么?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的收获是什么?
(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的收获是什么?
2、播放图片:海市蜃楼
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的景象,请你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