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字。《清塘荷韵》教学设计
徐 明 刘 玉
教学创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三个维度实施教育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的学习模式,注重个性化,多元化解读文本。本设计意在引领学生通过质疑、探究,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情感积淀,从而提高感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审美品位。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奢求学生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只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领会文中“情”“景”“理”三者的交融。
2、亮点难点探究品味,感悟作者笔下荷花的内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教法:阅读——讨论——体悟
一、创设情境,走入文本
今天的教室,其乐融融,这百花凋零的冬季并不能凝固我们年轻的激情,也不能凝固我们活跃的思维,更不能挫减我们坚如磐石的追求。
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人生储蓄的过程。那么我们今天就共同给自己的人生未来开一张支票,有了它,我们也许能从容地面对生命中的坎坎坷坷,我们也会景仰生命的顽强不屈,让我们一起走近季老《清塘荷韵》,慢慢欣赏慢慢体悟。
(一)介绍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东方学大师(佛学),一生追求清净无忧,对荷花情有独钟,本文就是他散文中的精品,寓予“荷”以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二)那么,“荷”的韵味独特在哪里?生自由朗读文本,找寻共鸣
1、生答疑:文题是何结构的短语?“荷韵”的“韵”是何涵义?(偏正结构,中心词为“荷韵”;风韵、丰姿、情趣之意)
2、生自主解决字词障碍,师精要点拨词语用法:旖旎、翘盼、睥睨、绝无仅有、脍炙人口、听天由命、大快人心
3、思考:哪些节扣住“清塘”?哪些节扣住“荷韵”?[生:(1-2)写“清塘”,(3-12)写“荷韵”]
三、感受鉴赏,思考领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
(一)速读1、2节,思考:塘为何叫“清塘”?面对“清塘”作者感受如何?
生圈点作答:再也不见什么荷花、空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