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20字。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感知课文大意。
2、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
3、体悟其中蕴涵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4、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快速阅读理清人物的心态变化历程,领悟其中蕴涵的精神品质。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深层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研讨法。引导学生质疑,如鲁滨孙落难荒岛上计算时间、记日记等行为的意义,激活思维,更深层次理解作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鲁滨孙对生活感悟的哲理性语句,理清文路。)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挑战自然,勇于探险”是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向往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都喜欢冒险。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它,书名是什么?它也被称作“生活的教科书”,为什么?鲁滨孙是冒险家,还是英雄?在荒芜人烟的海岛上28年的孤独时光,他是怎样度过的?他靠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笛福和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
二、 研读探究:
㈠、学生默读课文,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合作探究:
【预习检查】
(1)让读过《鲁滨逊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作品。
(2)检查预习:基础知识积累(P173 )读一读 写一写 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投影)
泅 作践 沮丧 搁浅 斫痕 日规 抵御 愁闷 孤立无援
冻饿之虞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